English

魏明伦解说“杜兰朵”之谜

1998-09-03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张景华 摄影肖息 我有话说

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昨晚在北京政协礼堂的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意大利歌剧《图兰多》将紧随其后于9月5日亮相太庙。两台戏同题同时上演,引起了观众和传媒的极大兴趣。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图兰多》这个故事的来源和成因,记者采访了作家魏明伦,请他解说《图兰多》之谜。

《图兰多》的由来

从1992年开始,魏明伦着手再创这个外国流传的中国公主。六年六易其稿。他发扬“三独精神”———独立思考、独家发现、独特表述,对《图兰多》的不同版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比较。

据他考察,这个故事最早源于斯芬克斯之谜,《天方夜谭》里隐隐约约透出了“图兰多”的消息,以后逐渐演变为波斯民间弹唱《三个桔子》和《王子求婚记》。东方的寓言在西方不胫而走,从简略的故事雏形发展成经典歌剧。先后被作家戈基、诗人席勒、音乐家普契尼、剧作家布莱希特等世界文化名人分别以商籁体史诗、歌剧、寓言剧等艺术形式在欧美传播。仅歌剧就有版本10多个,而以普契尼作曲的版本《图兰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在戈基和席勒的笔下,图兰多统称东方公主;到本世纪初,才确指图兰多为中国公主。

“图兰多”之谜

当记者问到图兰多给外国王子设下三个谜语时,魏明伦说,图兰多本身就是一个谜,一种象征,反映了西方人对陌生的东方的神往与臆测,外国人对中国的无知和求知。由于西方与东方长期隔膜,只见东方笼罩神秘的面纱,乃至深不可测的铁幕,所以出现了《图兰多》这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在西方观念里,东方的图兰多象征仇恨与复仇。她为什么设下陷阱似的谜语诱使外国王子纷纷送命?因为图兰多的祖国和祖先有过屈辱的历史!歌词中透露——西方侵略者践踏图兰多的东方国土,火烧宫廷,强奸妇女,甚至侮辱了图兰多的祖母。因此图兰多记下刻骨深仇,以自己的美貌和计策诱惑外国男子自投罗网。而来自外国的少年卡拉夫则象征博爱与和平,消除战争留下的历史阴影。他为了传播爱的福音,冒险叩响北京宫门。他的女奴柳儿也为了促进卡拉夫的爱心征服图兰多而自愿捐躯。最后,外国王子终于以长吻化解了东方公主的仇恨。这象征着西方的博爱对东方的同化。

魏明伦认为,这个神秘的主题,包含着西方人对东方的友好联盟,但又夹杂着对东方的一些偏见和曲解,这就是我国文化界长期以来难以接受歌剧《图兰多》的真实原因。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今天我们欣赏歌剧《图兰多》,应多注目西方人对东方表达的友好,祝愿和平这一面;再不必计较外国人由于不了解中国而产生的那些瞎猜误区。从宏观的高度着眼,魏明伦衷心祝贺意大利歌剧到中国太庙演出大获成功。

开拓新主题再创《杜兰朵》

魏明伦介绍,他写作的《中国公主杜兰朵》,只是取材于西洋歌剧《图兰多》。外壳框架大体相似,但内涵灵魂大不相同。他的笔下淡化了那纠缠不清的东方西方中国外国历史仇恨旧恨。只汲取了“爱能消除隔阂”的基调,随着剧情的发展,自然将主题开拓到对“美”的认识。揭示了外貌美与心灵美,权势美与自然美的矛盾。对外貌美附丽于心灵美,权势美回归自然美,才是至善至美境界。魏明伦戏说道:当代中国,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杜兰朵。观众能从戏里杜兰朵的形象里看见自己家里的儿女影子,当代青年男女也能从公主身上发现自己的踪迹。

魏明伦说,本世纪有太多的战争和灾难,东西方有太多的隔膜,人性、人情太多扭曲。下一个世纪,人类的目标应是友谊与和平。东方人与西方人同乘一个方舟,应结束争斗,让友谊取代战乱,人性人格人情之美取代假恶丑。中外文化交流正是促进寰球和平的通渠要道。让艺术的丝绸之路上驼铃交响吧,这才是此次两台中国公主同演的意义。

悲喜交加的“杜兰朵”

时间:9月2日晚7:30

地点:北京政协礼堂

剧目: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

公主杜兰朵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又大愚若智。她无法战胜对异性的恐惧,便甘愿采取回避态度。三道难于登天的试题不但葬送了公主自己的爱情,还成为了最终害死柳儿的凶手。

男主角无名氏是剧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人物。他有着无视权贵、斗酒诗百篇的诗人气质,又有着与花鸟为友、与丝竹为伍的隐者心境。然而作为一个凡人,三次观画后的一见钟情以及不听柳儿劝告的一意孤行都体现出他平庸的一面,可以说他才是柳儿爱情悲剧的真正缔造者。当雪花纷纷扬扬地洒在柳儿尸体上时,莫说他欲哭无泪,便是观众恐怕也堵得慌,暗骂此人虚伪。

全剧中数丫环柳儿这一角色最光彩照人,同时也最让人同情。她是杜兰朵与无名氏爱情的牺牲品,从最初买画牵红线到最后惨死于爱人怀里,一幕幕戏有了她便有了喜悦与悲伤。与其说公主是观众情感的主线,倒不如说是柳儿将观众引入情感的旋涡中不可自拔。

整出戏在浪漫而紧张的故事情节中透出魏明伦先生独到的幽默,作为一部地方戏可谓发挥到极至的上乘之作。如果说上演前观众对魏明伦的高调处理颇有微词的话,那么此刻只能问:“谁给了他如此鬼斧神工的手段,竟生出这般造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